7/27/2009

打零工的日子


阿媽說,她十八歲就開始採茶了...今年將近八十的年紀,十八歲的姑娘採茶到八十歲的日子,日子依舊,但現在茶園裡卻看不見十八歲姑娘。

這個地方是在花蓮的十大經典農村內,不過縱使是經典,也有辛苦的一面,比如說這裡的工作機會就不比城市的機會多,所以大多數年輕人都到城市裡邊工作了,留下來的就屬阿媽這類的人,她們總是戲說自己沒有什麼唸書,也沒什麼技術,只會田間的工作,打打零工變成處理自家田間的事務外,一個可以賺錢養家的機會。

我看著茶園的範圍不斷的擴張,理應是工作機會可以增加不少,但是這裡倒常只是看到二班的採茶班,在春、秋之際進行採茶的工作,鮮少有能提供穩定的事,於是四處打零工變成了這裡生活的常態。這裡的人在問彼此的工作時,通常不會問對方在哪裡高就,而是問說今天到哪去打工了,但通常打零工的機會就像採茶的季節一樣,不是常有的。

打零工,過生活...

7/18/2009

Kalutongan-猴子住的地方


每次一跟部落談到Kalutongan這個地名的時候,阿嬤們就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了起來,然後接下來就開始笑了出來,沒錯!Kalutongan就是猴子住的地方,仿佛現在住在這個的也是屬於猴子的一群。

這個位置位於部落的東南角,是一個比較小的聚落聚集處,站在部落內的天主堂旁就可以看到這個小聚落的樣貌,Kalutongan旁邊接著的是Salilis的路線與Olikichan。這裡住的有很會釀酒的張媽媽,雖然至今尚未喝到媽媽所釀的酒,但是依舊清楚的記得部落的人所說的,每每在張媽媽面前談到她的釀酒,她總是緬腆的笑笑。另外一個我比較熟悉的就是在附近種植咖啡的林阿媽,她是部落裡種植咖啡的先趨,先趨的意思是很多的田間管理與咖啡豆製作過程,走過的叉路(錯的)比別人多一些,另外她的咖啡樹樹高與其他人的相比,真的是比較矮了一截(配合她的身高吧)。

現在的Kalutongan沒有看到猴子,卻多了部落的人居住在這裡,曾經這裡是猴子聚集的地方,現在這裡是Kalala的第九鄰。

Salilis


Kalala阿美語意指籃子,而用這個名字指稱部落時,就是指部落的形狀如此,一個像籃子的部落。

籃子底部是平的,而大部分部落內的聚落聚集的位置也是在這裡,這裡頭主要以三個小聚落為主,Sakatip、Kawali、Kalutongan分別代表了部落西邊的位置、東邊的位置與有猴子的地方,聚落的名字依著所在部落的位置與特性而有所不同,西邊Sakatip代表位於部落內西邊的位置,這個地方的人是最多的、東邊Kawali的人次多、猴子坑kalutongan的人最少。

而Salilis呢?不是聚落居住的位置,而是位在部落東方的一條長條型的陵線區域,約莫1.3公里左右的陵線,也是部落所稱為瞭望點pisninan的位置,這條沿著山系而走的陵線,除了有防守的恴義外,走在其上也更能體會Kalala的山勢地形結構。

另外,Salilis也是在地部落一個特別意義的地方,那是屬於一個巫師的路線,部落裡十個家族的十個巫師,會將部落裡象徵不好的物品在此地丟棄,象徵惡運的離去。而且,每一任的巫師的位置傳下去時,也會將其所使用的法器在這裡丟棄,結束其巫師角色延續。


時值今日,Salilis還是一條充滿著傳奇與故事的地方,每每與部落的族人共同踏勘時,總有一些不同的體驗與瞭解。


7/14/2009

南邊的Bifikinan

Bifikinan是部落守望相助的站哨地點,在以前沒有像現在的社區巡守隊的車子可以巡視部落,巡視部落的重任,就放在部落裡的幾個重要的地點,Bifikinan是位於重要入口地點的哨點,以前也是用瞭望台的方式來呈現,基本上這是進入部落的入口意象。
以前劃定部落的範圍地點並沒有像現在用村里界限的方式來劃,而是端賴重要的一些地形標示來界定每一個生活群體的空間,Kalala一個位於其名的部落-籃子裡的部落,其邊緣較為高的地方就變成部落防守看護的重點之一了。

像南邊入口的Bifikinan這樣的地點,在部落約有三個,另一個位於北邊靠近紅葉溪的地方,那是一個靠近Ciafralan與rumutzi交會的地點,第三個則是位於部落東方的Orikican的位置。

現在許多的村落、部落都會有入口意象的形式出現,不外乎是用一個大的展示品、雕塑物來表示,再配上大刺刺寫上的村落名稱並輔以當時建立入口意象的重要人物落款,入口意象的意義已與原來防守、界定的意義相去甚遠。


南邊的Bifikinan,是Kalala的入口意象,不同於其它村落的入口意象,沒有落款人,只存在著部落族人共同製作的工作默契方式。

Sakatip-部落的西方


Sakatip是部落西邊的聚落,能比較看的清楚這個小聚落的位置是走到附近較高的地點如Salilis步道,就可以一窺Sakatip的全貌。

Sakatip是構成Kalala部落的三個小聚落,這三個聚落最主要是依照位置、特色,分別以部落的西邊(Sakatip)、東邊(Kawali)、和猴子坑(Karudonan),初次到部落如何理解部落的空間分布格局呢?初步以這三個小聚落的分佈做為理解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站在Salilis的步道上往西邊看去,可以看見Sakatip比較完整的全貌,一方面也看的清楚西邊更為遠的山系,現名為舞鶴山的舊名為Cioduca-尖山,旁邊的山一般人不知道它的名字,查了google earth的地圖,發現舊名為Sakodanan的山現名為西寶山,不知道這個名字與太魯閣那的西寶有沒有關係,但是這裡的Sakodanan卻是當地居民的山上建材行,一個提供他們建築房子所需的材料提供地點,Sakodanan意指集結從山上砍下來的材料。


看Kalala的地點,從不同方向看,各有巧妙。

7/04/2009

kaapaan fafade

kaapaan fafade指的是失魂地的上面,這個泛指區域的位置為什麼會出現,是因為在形容部落裡一塊種植咖啡的地方-那塊土地剛好就是副頭目的。

每每談論到部落裡種植咖啡的地方,總少不了副頭目那塊土地,但次次要形容那塊土地的位置及名稱時,就都遭遇到難以形容的困難。這困難不是沒有原因的,在於部落每次形容土地的位置時,都有不同的形容指涉出現,而這塊土地的位置剛好位於一個較為難以形容的地區--一個附近缺乏明確的標示位置,及僅有少數人會踏上這塊土地的關係。

副頭目為什麼種植咖啡樹的原因,大概跟大部分部落的人們一樣,在相關的政府宣導下種咖啡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生活下,紛紛在自家原來種植檳榔樹的下方,種起了咖啡樹。

由於大多是第次種植,許多的咖啡田間管理,也是靠自己慢慢的摸索出來,像是需要多少肥料就常常引發部落裡的咖啡農們討論許久。


再回到fafade這個形容詞,可能讓尋找這塊咖啡園的難度增加,位於kaapaan fafade可能指的位置多了許多,不信自己找看看。